论坛
村干部善用新媒体:让服务村民的“最后一米”更有温度
2025年10月22日   来源 : 清风网   作者:   周永玲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如今的乡村,微信群里的消息比村口大喇叭传得更快,短视频里的政策解读比纸质通知更通俗易懂,直播里的农产品带货比赶集销路更广。对村干部来说,新媒体早已不是“赶时髦”的工具,而是服务村民的“新抓手”。从用方言短视频讲政策,到靠微信群解纠纷,再到借直播帮村民增收,会用、善用新媒体的村干部,能把服务做到村民心坎上,让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既高效又暖心。


一、善用新媒体,让政策“活”起来,村民“懂”起来。

过去,政策常依赖村口大喇叭广播、村委信息栏张贴通知等方式进行宣传,不仅覆盖范围有限,还容易让村民因错过时间、理解偏差等原因导致政策“落地难”。而新媒体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架起了村干与村民沟通的新“桥梁”。村干可以将新政策拍摄成短视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政策进行讲解,同时可以翻译成苗语、侗语等少数民族语言,再将视频转发到微信百家群,让村民第一时间就能够掌握到最新的政策,同时还能反复学、反复看。外出务工的村民,也能通过线上平台及时了解家乡惠农政策、医保缴费、养老认证、补贴申请等信息,不再因距离远而“不知情”。这种“接地气”的传播方式,让政策从“文件里”走到“村民眼前”,避免了“政策再好,村民不懂”的尴尬,让政策红利真正惠及每一位村民。


二、善用新媒体,让诉求“快”响应,难题“实”解决。

村民的事,多是家长里短的“小事”,却是关乎生活的“大事”,村干部对村民的诉求若不能及时回应,容易影响民心。新媒体的出现让“村民呼、干部应”的效率大幅提升。村民可以在微信群里直接反映问题,不用再跑村委会、等干部上门;村干部也能第一时间看到诉求,快速对接解决,还能把处理进度反馈在群里,让村民“看得见、放心得下”;遇到需要集体协商的事,还能通过线上会议邀请村民参与,即使是在外务工人员,也能远程发表意见。这种“线上接诉、线下办事”的模式,让村干与村民的联系更紧密,也让村民感受到“干部就在身边,诉求有人管”,增进了干群关系。


三、善用新媒体,让特产“走”出去,村民“富”起来。

乡村要振兴,村民要增收,离不开对外沟通的渠道和展示的窗口,新媒体恰好提供了这样的机会。一是村干部可以通过短视频展示乡村的自然风光、特色产业,让更多人了解乡村的价值。二是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拓宽村里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可以在直播中详细介绍家乡的农产品,也可以对采摘、包装的过程进行直播,让消费者看得到质量,买得更放心,也让乡村特产有了“名气”,让村民的经济得到了增长。三是通过新媒体发布人才回引信息,吸引在外年轻人返乡创业,为乡村注入新活力。这种“借网发声、借势发展”的做法,不用投入大量成本,却能让乡村的优势被看见、被认可,帮助村民拓宽增收路径,让乡村发展更有后劲。


村干部用新媒体,关键不在“会不会拍、会不会播”,而在“心里有没有村民”。新媒体是村干部服务村民的“新抓手”,村干部要加强对新媒体的学习和运用,善用新媒体宣传政策、解决诉求、惠及民生,要把新媒体变成连接民心的“纽带”,让乡村的服务更精准,让村民的日子更舒心,这才是新媒体在基层最动人的价值。(贵州省榕江县两汪乡人民政府:周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