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党员干部当志愿者,绘就民生幸福的“暖心底色”
2025年10月26日   来源 : 清风网   作者:   陈芳雷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新时代的志愿服务,早已从“可有可无”的社会点缀,蜕变为社会治理的关键一环。党员干部带头穿上“红马甲”,不是流于表面的“作秀”,而是用脚步丈量民情的实践;不是额外叠加的“负担”,而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必修课”。当“红马甲”成为街头巷尾的常见风景,民生温度便在服务中升腾,幸福底色也在行动中愈发鲜亮。


一、党员带头当志愿者,是“人民至上”理念的生动实践。“人民至上”从来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具体到每一次俯身倾听、每一次伸手相助的行动。党员干部化身志愿者,走出办公室、走进社区里,或是在活动现场维持秩序,或是清理路边垃圾,或是为独居老人上门送菜——这些看似琐碎的服务,恰恰是“把群众放在心上”的直接体现。比起文件中的政策表述,群众更能从“红马甲”递来的一杯热水、耐心解答的一个问题里,感受到党的温暖与关怀。这种“零距离”服务,让“人民至上”的理念从字里行间走进群众生活,成为可触可感的民生温度。


二、党员带头当志愿者,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过去,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多靠走访、座谈,而志愿服务则搭建了一座更灵活、更日常的“连心桥”。在社区志愿服务中,党员干部既能听到群众的迫切需求,也能了解到现实难题;既能发现基层治理中的“堵点”,也能收集到优化服务的“金点子”。这种“沉浸式”参与,让党员干部跳出“文山会海”,真正站在群众的角度看问题、想办法,避免了政策与需求“两张皮”。当党员干部从“管理者”变为“服务者”,群众的信任感便会不断增强,共治共享的社会基础也随之夯实。


三、党员带头当志愿者,是汇聚社会治理力量的“红色引擎”。单个“红马甲”的力量或许有限,但当越来越多党员干部成为志愿服务的“先行者”,便能形成“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效应。看到党员干部带头参与,社区居民会主动加入垃圾分类宣传,大学生会积极投身支教助学——原本分散的社会力量,在“红马甲”的带动下拧成“一股绳”。这种“党员带头、群众跟上”的良性互动,让社会治理从“政府单打独斗”变为“全民共同参与”,最终汇聚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磅礴力量,让城市更有温度,让生活更加美好。


从理念到实践,从个体到群体,党员干部带头参与志愿服务,不仅擦亮了“红马甲”的暖心招牌,更激活了社会治理的“一池春水”。当每一份“志愿红”都成为民生幸福的“守护者”,我们定能绘就出更浓、更暖的幸福底色。(榕江县定威乡:陈芳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