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从“诉求清单”到“幸福账单”:民生温度的生动实践
2025年10月26日   来源 : 清风网   作者:   姜茂兰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在新时代的发展进程中,如何将群众的“诉求清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幸福账单”,是检验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尺。近年来,各地通过创新治理模式、精准对接需求、真抓实干落实,让人民群众在生活的点滴变化中感受到幸福的温度。


倾听民声:把诉求清单“摸”清楚群众的诉求是民生工作的起点。无论是老旧小区的设施老化、就业创业的困难,还是教育医疗资源的不均衡,每一个问题都关乎百姓的切身利益。党员干部和基层工作者主动深入社区、田间地头,通过走访调研、召开座谈会、设立意见箱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的“诉求清单”。他们带着“放大镜”找问题,用“同理心”听心声,确保每一项需求都能被“看见”和“听见”。例如,某社区针对居民反映的楼道灯损坏、小区环境脏乱等问题,逐一记录在册,为后续解决问题提供了精准的靶向。


精准施策:让服务清单“实”起来诉求清单明确了方向,服务清单则需要精准对接。各地根据群众的实际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服务方案,避免“一刀切”。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快速响应并修复损坏的公共设施;在养老服务领域,开展“健康敲门”行动,为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和康复服务;在就业帮扶中,组织技能培训和招聘会,帮助群众提升就业能力。通过“精准滴灌”式的服务,将“诉求清单”转化为“服务清单”,让每一项行动都成为幸福的“加分项”。


真抓实干:把幸福账单“落”到位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再好的规划,没有实际行动都只是纸上谈兵。在推进民生工作中,各地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例如,某街道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克服资金短缺、协调困难等问题,完成了电梯加装、道路拓宽、环境整治等工程,让居民的居住环境焕然一新;在乡村振兴中,结合当地实际发展特色产业,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通过真抓实干,用“实干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让群众从“诉求清单”的兑现中,切实感受到生活的变化和美好。


长效治理:让幸福账单“续”下去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各地注重建立长效机制,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制度,从源头上解决民生问题。例如,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解决群众的住房难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构建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的垃圾分类制度,改善生活环境。同时,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民生问题的实时监测和动态管理,让治理更加科学、高效。


从“诉求清单”到“幸福账单”,不仅是问题的解决,更是民心的凝聚。每一次诉求的回应,每一次服务的提升,都在书写着民生幸福的答卷。未来,我们期待更多地方能够以民为本、真抓实干,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家门口持续升级,共同绘就一幅幅幸福生活的美好画卷(剑河县人民政府仰阿莎街道办事处:姜茂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