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使用)》(以下简称《大纲》)正式出版发行,不仅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在新起点上扎实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提供了关键支撑和明确指引。各级党组织当紧扣新任务新要求,在内容供给、系统教学、实践效能、组织保障上下功夫,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把准内容供给关键,确保理论武装“不偏移”。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大纲》系统梳理整合了“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等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明确了教学的核心内容与边界,有效解决了以往教育培训中可能存在的理解偏差、重点泛化、解读不一等问题。各地区各部门和各级党组织要以此为基点,规范统一的授课依据和评价标准,确保理论传授不跑偏、不走样,引导党员干部准确、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把握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精髓要义、实践要求,从根本上夯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
把准系统教学关键,促进学深悟透“不走样”。科学理论的掌握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循序渐进、系统深入的学习。《大纲》并非简单的内容罗列,严格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科学设置了二十六门专题课程,每门课程均清晰界定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内容和重点阅读篇目,构建起一片脉络清晰、内容丰富的“课程林”。各单位培训机构要用好搭配均衡、营养丰富的“理论大餐”,避免碎片化学习导致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又防止面面俱到却浅尝辄止的弊端,支持党员干部根据自身需求和工作实际,进行深度研学、融会贯通,真正实现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再到“知其所以必然”的跃升。
把准实践效能关键,推动成果转化“不落空”。高质量的教育培训不仅需要明确“教什么”,更要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大纲》在明确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对教学形式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为教学实践标明了一份清晰的“路线图”和“施工图”,推动教学模式从单向灌输向互动研讨、从理论宣讲向问题导向转变。各单位培训机构要结合实际,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现场教学、结构化研讨等多种方式,将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实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引导党员干部在思考辨析中深化认识,在交流碰撞中启迪思想,在实践反思中提升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确保理论教育不仅“入耳”,更能“入脑入心”,转化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强大武器。
把准组织保障关键,实现常态长效“不松劲”。《大纲》的发布实施,是部署,更是动员。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联合印发通知,强调要精心实施好教育培训计划,吹响了一声强有力的“集结号”。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培训机构要将《大纲》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到教学规划、课程开发、师资培养、考核评价等各个环节,加强理论研究阐释和深化教学改革,持续提升教育培训质量。要将围绕《大纲》学习、研究、贯彻变成一个动态发展、持续深化的过程,推动形成比学赶超、精益求精的良好氛围,确保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培训常抓不懈、常学常新、走深走实,不断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伟力。(山东省梁山县委组织部:田昭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