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以 “善为” 之能筑根基,以 “有为” 之实赴 “十五五” 之约
2025年11月18日   来源 : 清风网   作者:   赵金华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十四五”收官在即,战歌未歇;“十五五”蓝图铺展,征程再启。立足新的历史坐标,党员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骨干力量、先锋梯队,既要以“当仁不让”的担当扛起时代重任,更需以“行之有方”的本领开拓发展新局。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国内高质量发展攻坚的双重考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以“敢挑重担”的政治自觉主动作为,以“善思善谋”的创新思维破解难题,以“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成就事业,在“十五五”新征程上书写出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优异答卷。


以“愿为”之心激活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初心如磐,方能行稳致远。”信仰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焦裕禄在沙丘之上“鞠躬尽瘁”的坚守,是黄文秀在大山深处“青春无悔”的奉献。“十五五”时期既是全面夯实社会主义现代化根基的关键阶段,也是各类风险挑战交织叠加的攻坚时期。若缺乏主动作为的内生动力,再宏伟的规划也只会停留在“纸面”、流于“形式”。党员干部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终身必修课,从“国之大者”中找准自身定位,从群众期盼中明确工作方向,将“十五五”规划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深入基层的调研走访、破解难题的具体行动、推动发展的实际成效。要打破“怕出错、不敢为”的消极心态,秉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境界,主动认领“硬骨头”任务,在乡村振兴一线当好“泥腿干部”,在基层治理中做好“连心纽带”,让“愿意干事”成为融入血脉的政治自觉。


以“善为”之能锤炼攻坚克难的过硬本领。能干事、干成事,既要拥有“遇水架桥”的闯劲,更要具备“精准施策”的巧劲。浙江“千万工程”二十年久久为功,靠的是“一以贯之”的战略定力与“因地制宜”的科学方法;塞罕坝从“荒漠”到“绿洲”的蝶变,打破的是“粗放发展”的陈旧思维,树立的是“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这些生动实践深刻证明:唯有勇于改革,才能开辟发展新路径;唯有善于作为,才能激发干事新活力。善为之道,在于把握“破”与“立”的辩证统一。一方面,要敢于“破”除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聚焦“放管服”改革中的堵点难点、民生领域的急难愁盼,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找准问题根源与责任链条,以“小切口”撬动“大改革”;另一方面,要善于“立”起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机制,主动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提升治理效能,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积分激励+志愿服务”等新模式,让“善于干事”体现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具体成效中。


以“有为”之实交出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宏伟蓝图的实现,从来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完成的,而是要靠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奋斗。“十五五”征程的艰巨性、复杂性、挑战性前所未有,唯有大力弘扬实干精神、砥砺求真务实品格,才能在真抓实干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躬身入局”的姿态投身新时代伟大实践,主动走出“舒适区”,深入田间地头,在“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一线调研中感知民生温度,在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中找到破解难题的“金钥匙”。要勇于啃“硬骨头”、涉“深水区”,对“十五五”规划明确的重点任务、民生项目,建立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机制,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一锤接着一锤敲、一环紧着一环拧,把宏伟蓝图实实在在镌刻在祖国大地上。要牢固树立“为民造福”的正确政绩观,把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百姓的“柴米油盐”当作“头等大事”,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实事好事,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进程中持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时代呼唤担当,实干成就未来。党员干部当以“愿为”的初心、“善为”的智慧、“有为”的担当,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主动作为、奋勇争先,既做“起而行之”的行动派,也做“迎难而上”的奋斗者,用自身的“实干指数”换取社会的“发展指数”,用自己的“辛苦指数”赢得群众的“幸福指数”,共同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壮丽篇章!(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沽河街道办事处:赵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