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心系群众解民忧,脱贫战场彰显巾帼之姿---记平溪镇镇长沈大萍最美扶贫事迹
2020年12月13日   来源 : 清风网   作者:   周满荣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我叫沈大萍,女,苗族,今年42岁,2017年6月到平溪镇任党委副书记、镇长。平溪镇位于黄平县西北部,距县政府所在地50公里,全镇总面积104.7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合并前为10个村,其中3个为深度贫困村),54个村民小组,97个自然寨,总人口4281户17189人,其中苗族、亻革家人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8.53%,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1118户4519人。怎样才能尽快熟悉平溪基本情况 ?如何实现1118户4519人贫困户2020年稳定如期脱贫?如何带动全镇4281户17189人脱贫致富奔小康?成为我日夜思考、迫切解决的工作课题。我还有些许私心---作为一个新上任的女镇长,少不了别人的质疑和不信任,我一定要用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踏踏实实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自身价值。
日以夜继,遍访1118户4519人贫困人口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只有了解贫困户贫困现状、致贫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精准施策。白天,我到各村村委会听取村支两委汇报村贫困基本情况、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产业规划、乡风文明等。实地查看入户路、联户路、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面对面倾听群众生活困难及诉求,详细记录遇到的问题。翻开我当时的笔记本,满满记录着“xxx村产业谋划思路不清晰,规划不科学。xxx户脱贫思路不清晰,仍然依靠传统种养殖维持日常生活。Xxx户无劳动力,基本生活毫无保障,需给与低保维持日常生计......”,晚上回办公室后,将白天遇到的问题分类整理,理清思路,及时组织班子成员共同商量解决办法并督促实施。同时,还要利用空闲时间学习扶贫、安全生产、项目谋划等政策,只有熟悉政策,宣传、决策才不出偏差。几个月的披星戴月,终于全镇各角落布满我的足迹,走在街上,很多人都热情的打招呼,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心中的底气也更足。
 
搞好易地扶贫搬迁,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难题
走访过程中我认识了大寨村巷溪河组潘元兵一家。一家5口人居住在40平米的木房子里,屋内四面通风,每逢下雨天,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生活条件极为艰苦。我劝他要么搬迁要么危房改造,固执的他就是不愿意。我深知,他家还有3个娃娃,必须解决好“住”的问题,才有脱贫基础。通过白天、黑夜多次上门做工作,夫妻二人才同意搬迁,于2018年搬迁到大寨安置点120平米大洋房,三个娃娃都有了温暖的卧室,客厅、厨房、厕所一应俱全,学校、医院、超市、农贸市场就在附近,生活极为便利。潘元兵现在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务工,妻子潘忠平是安置点保洁员,实现工作、顾家两不误,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同样的,经过全体干部职工不懈努力,我镇共搬迁279户1238人,超任务数17.68%。其中贫困户搬迁256户1143人,整组搬迁非贫困户23户95人;县内搬迁271户1208人,跨区域搬迁7户30人。平溪安置点总房源120套,已全部分房入住完毕,共安置110户486人。通过完善安置点“五个体系”建设,让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一是配齐安置点附近医院、学校、政府、农贸市场、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为搬迁群众提供极大便利。二是组建平溪镇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党支部,配齐配强党支部成员和社区工作人
 
员,完善服务体制机制,为安置点居民提供服务保障;三是引进黄平县仁德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扶贫工厂、黄平县儒诚食品有限公司带动家门口就业,解决在家劳动力特别是安置点劳动力就业70余人。四是通过安装天网工程、门禁系统、开展“四点半微课堂”、“微田园”等提高群众安全感、认同感和幸福感;五是成立黄平县文体广电旅游局文化馆、图书馆平溪分馆,打造理论宣讲平台、教育服务平台、文化服务平台、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健身体育服务平台,积极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播放露天电影、普法教育20余场次、“小桔灯”、文体活动、走访慰问活动,不断提升群众文化素养和归属感;六是建设红白理事会场所,制定村规民约,强化村民自治,推动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
 
科学谋划产业发展,稳固脱贫持续有力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只有产业兴旺了,百姓的钱袋子鼓了,才能真正实现群众的稳定脱贫。通过走访,我认识了翁岩村龙合敏,她和丈夫一起在翁岩村流转土地种植精品水果,经营效益不很乐观。我了解到她创业过程中存在土地流转困难、资金运转不足、种植难成规模等实际问题,结合扶贫政策,向她宣传可以通过“村合作社+公司+贫困户”模式申请扶贫项目,申请成功后一是可以获取扶贫资金,解决资金运转困难问题。二是村委会可以协调土地流转,处理矛盾纠纷,便于基地进一步扩大。三是基地成为规模后,将会吸引农业技术部门、媒体的注意,促使基地更加规范。四是基地发展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更多乡亲百姓脱贫致富。她听后眼中闪闪发光,激动不已。她说:如若让基地进一步扩大,能让更多父老乡亲家门口有活干,带动更多农户脱贫致富,再苦再累我都愿意。经过多次与上级扶贫部门、班子成员、村委会成员协商,终于于2018年,为该基地争取获得东西部协作扶贫项目资金110万元。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项目发展模式,村党支部负责引入资金、协调土地征收、矛盾调减、用工推荐、利益链接等,助推基地发展。龙合敏亦不负众望,把基地经营得有声有色。
 
现该精品水果苗圃基地面积已达105亩, 主要经营有五月脆、一点红、脆红李、峰糖李、半边红、冰糖李等各类果苗、批发销售精品水果,产品远销到重庆、四川、湖南、广州、浙江、义乌,省内主要销往余庆、瓮安、都匀等地。苗圃最忙的时候可吸纳100多工人,一般70-80人,最少30人,每人最低工资不低于2000元/月,技术员达1万元/月。2018年纯收入80余万元,带动贫困户55户169人,每人500元,村集体分红1万元;2019年利益联结55户156人,分红金额7.8万元,每人500元。
 
有了这个成功案例,更加坚定了我壮大产业发展的决心。目前我镇共4个坝区2099亩,规模建成500亩茭白种植基地、618亩百香果种植基地(其中套种食用菌230亩270万棒)、100亩特色养殖小龙虾基地、120亩翁岩村龙汇源精品水果种植基地、农丰优质稻、葡萄种植基地,正规划扩大建设食用菌项目、茭白项目、精品水果项目;已完成百千万工程建设,主要以林下养鸡、林下养蜂为主,散户林下种植中药材种植为辅。其中林下养鸡2020年已出栏14.227万羽(含散户),当前存栏11.37万羽,林下养蜂共1421箱(均是合作社或大户养殖),林下种植中药材1085亩(均是散户),林下养羊130只。截至日前,我镇 2014年-2020年,全镇实施的扶贫项目为94个,共投入资金2312.13万元(产业项目为54个,投入1684.04万元),实现全镇1118户4519人人均利益链接2-3个产业项目。
 
战“贫”战“疫”两手抓,奋力夺取双胜利。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面对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加试题,我深知脱贫难度更大,困难更多。我竭尽全力、动员一切力量做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防控工作,构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防控体系,截止日前,我镇未发现新冠肺炎疫情感染人员,有效维护辖区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防控的同时不放松脱贫攻坚工作,为减少疫情影响,我镇采取“内供外输”方式稳就业促脱贫。一是通过大力发展产业项目、技能培训全覆盖、提供公益性岗位等措施带动家门口稳定就业。目前我镇城镇新增就业录入是263人,公益性岗位47个,月工资1570元,就业援助岗位73个,月工资400元,发放汽车驾驶补贴3人共7500元;消杀员3名,月工资800元,护林员96,月工资800;通过安置点扶贫工厂、产业基地带动就业约530余人,后续将加大产业发展力度,促进农户持续增收。二是通过组织网格员、帮扶干部、村干和就业信息员等入户动员外出务工、推荐就业岗位,发放省内外岗位宣传手册、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宣传册等,动员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目前,通过有组织输出农村劳动力145人,其中贫困劳动力41人,外出务工人数4222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632人。三是稳步推进全员培训工作。组织开展“中式烹调师”、“种养殖培训”、“益足健按摩师培训”等技能培训6期,覆盖贫困户460余人。
 
2020年我镇脱贫89户216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8.59%降为0%,圆满完成脱贫任务。我深知,我镇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境卫生、乡风文明、就业创业、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解决的难题还很多。但,我有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将继续带领干部群众一如既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全镇“真脱贫、脱真贫”不懈奋斗,用汗水书写乡村振兴华美乐章。(唐碧珍)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