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锦秀村人民的幸福生活
2021年06月18日   来源 : 清风网   作者:   周满荣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清风网讯(通讯员:许灵锋  杨学鸿  杨延慧)走进凤庆境内,你会听说有一个茶王村,就是小湾镇锦秀村,那里是一个景区,也是乡村振兴示范点。如今的锦秀村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这要感谢党中央和国家带来的各项政策扶持,县、乡、村三级书记亲自抓,各级各部门与人民群众一起努力共同实施的结果。
凤庆县小湾镇锦秀村位于小湾镇东南部,距离镇政府驻地22.5公里,距离凤庆县县城55公里,国土面积18.7平方公里,下辖4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630户2522人,有彝族、佤族、拉祜族、苗族等少数民族1766人,其中彝族占少数民族人数的70%。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8户759人,2016年底已实现贫困村整村脱贫。2020年末,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83元,境内有3200年的天下茶尊,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栽培型古茶树。
 
锦秀村严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的指示,大抓基础投入,实施了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同党建工作结合起来,采取“党建+”的模式推进,确保创建工作有目标、有措施、有载体,示范创建有成效。锦秀村先后被评为云南省旅游扶贫示范村、被国家林草局评为国家级森林村庄,锦秀村古茶园荣获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美丽古茶园”称号。
 
锦秀村结合少数民族众多的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为统领,推动全村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进而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方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压责任  强化组织保障力
锦秀村“两委”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列入主要议事日程,把民族团结工作同党建工作同安排,同考核。成立村级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计划,指定专人负责创建工作,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形成工作有人干,有人抓的机制。
 
制定民族团结工作职责,每月召开民族团结工作会议,及时了解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活动实施情况,发现和解决在创建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为促进创建活动有序发展,村上今年投入创建工作经费,加大了对文化阵地、村容村貌、以及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的投入,通过抓机构,抓人员、抓考核,为创建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强基础 凝聚发展添动力
结合脱贫攻坚工作,严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的指示,团结带领各族群众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全村基础设施设施逐步完善,为各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有利保障。
 
 加强道路硬化,实现镇村、村组道路全硬化,且危险路段有必要的防护措施,自开展创建工作以来,我村新增水泥硬化道路4公里,新增柏油观景道路450米。 加强电力、网络建设,锦秀村已通10kv以上动力电,所属19个村民小组通三相四线380v动力电,全村通电率100%,实现广播电视覆盖率、4G网络覆盖率、宽带网络覆盖率均为100%。 加强饮水工程建设,投资150万元,完成中山、甲山、锦秀、香竹片区饮水工程项目,实现19个村民小组安全饮水均有保障,水质符合安全饮水标准,用水方便,取水距离均达到标准。 加强村卫生室建设,村卫生室床位充足,配有村医3名,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等功能设置齐全。五是实施四类对象危旧房改造76户,全村各族群众均有安全稳固住房。
 
             强产业 同谋共建增财力
锦秀村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及资源优势,多方位、多角度发展当地产业,带领全村各村人民提升收入水平,共同迈进小康社会。
 
 依托茶尊资源优势,打造古茶新名片。多措并举,做好古茶保护。深入落实省委、市委主要领导调研茶尊的指导精神,贯彻《临沧市古茶树保护条例》,按照五个一”标准,抓好茶尊及周边古茶树保护,完成核心区农户搬迁17户,千年古茶树挂牌800余株。做精茶业,叫响“茶尊”名片。以“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建成规范化加工厂12家,组建古茶合作社1户,片区古茶产值超过1000万元,建成高优生态茶园3500多亩。
 
 打好“绿色食品”牌,提升绿色产业质量。发展本地养殖业以高山黑肉泡骨鸡、本地黄牛、黑山羊为代表的生态养殖,年产值超过700万元。根据本地特有产品。推介树头茶、蕨菜、鸡枞、香椿、野生木耳等山茅野菜,年内实现产值300万元。大力发展林果经济,在管护好1.36万亩核桃和2000亩蚕桑的基础上,分海拔布置不同品种的水果种植基地,供游客采摘、购买,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以乡村旅游为抓手,把茶尊保护与发展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先后投入3500多万元,完成茶尊觐拜平台、观景台、道路硬化,污水处理项目,完成省级人居环境示范村建设,茶尊面山、后山绿化1500亩,大山茶种植2000亩,开挖旅游通道20公里,改造特色民居房208户。加大对民宿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激励等方式,鼓励农户改造自家小院,形成体验工坊和食宿一体的精品民宿,目前已培育8户。
 
             传文明 增强民族凝聚力
锦秀村始终把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作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抓理论学习,树牢民族团结意识。村“两委”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题教育的鲜明主线,结合“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制度,借助“学习强国”平台,深入学习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
 
抓宣传教育,营造团结和谐氛围。为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进一步凝聚社会正能量,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提高创建活动知晓率。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优势,借助网站、微信、qq群等平台,发送相关信息近千条,扩大宣传覆盖面,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宣传活动,持续讲好民族团结好故事、弘扬精神文明主旋律。利用村组宣传栏、展板、横幅等载体,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应知应会、工作任务和政策解读,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自觉遵法守法、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维护民族团结的社会氛围,形成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强大社会舆论和良好社会风气。近年来,共组织开展宣传活动8次,开展学习教育活动6次,累计参加人数为1200人次。
 
抓乡风文明,推动民族团结进乡村。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乡村振兴的目标,扎实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风文明建设,创建团结和谐、安居乐业的文明乡村。破除婚丧嫁娶中铺张浪费、愚昧落后的陋习,做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形成和谐的村风民风,将民族团结公约内容纳入村规民约。进一步提高全村居民的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开展“五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洁净家庭”创建,弘扬孝亲敬老美德,培育孝悌和睦家风,努力形成“村和谐、邻和睦、家和美、人和气”的社会新风尚,评选表彰“五星级文明户优秀家庭”10户、“最美家庭”1户、“洁净家庭”18户。把村史馆打造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文化阵地、传统教育阵地、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和党建教育基地,通过深入挖掘丰富的历史素材及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在充分展示历史、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同时,反映了在党的领导下,锦秀村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创业的历程。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