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临翔区:以“三个奋力”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 彰显组织担当
2021年08月06日   来源 : 清风网   作者:   周满荣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今年以来,临翔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以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心大局。
 
做活自选动作,助推党史学习教育往实里走。在全力抓好规定动作落实基础上,聚焦关键环节,以自选动作出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出彩。一是以“六个一批”统筹基层党组织党史学习教育。围绕“推出一批精品党课、提升一批红色基地、打造一批示范样板、选树一批身边典型、解决一批热点难题、办活一批特色专栏”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统筹推进基层党组织党史学习教育。截至目前全区各级党组织共讲授党史专题党课1077场次,开发提升刘御故居、博尚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全区各条战线共涌现中央、省、市、区“两优一先”表彰对象131个。二是以“三个恒定”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结合“三会一课”、晨读早课等制度落实,“把学习党史论述恒定为第一议题,把学习重要党史事件恒定为第二议题,把学习革命先烈或身边优秀党员、先进模范事迹恒定为第三议题”,教育广大党员坚定政治立场、把握历史规律、增强爱党信党护党的思想行动自觉,截止目前共开展学习活动1320场次,13500余人参加。三是以“组工干部大走访”助推党史学习教育实效提升。分批分期组织组工干部深入农村、机关、学校、企业等44个各领域基层党组织“督一线、找短板、访民情、办实事”,依托“现场认领、分级交办、联动处置”机制,共收集基层诉求64项、提出对策建议65条,“立行立办”解决诉求23条、向区级行业部门集中交办基层诉求2期29条,部分农村通讯信号弱、就业信息渠道窄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做优治理体系,推动城市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围绕打造“国家级城市党建示范城市”目标,以实施“书记领航”项目为重点,全方位推动自治、共治、智治水平整体提升。一是以“党建引领美丽宜居小区建设”提升自治水平。聚焦城市治理最基本单元,围绕“党建引领、业委会主导、居民主体”原则,实施“党建引领美丽宜居小区建设”领航项目,优选14个不同类型居民小区(散居区)进行重点攻坚、示范创建。社区、小区、共建单位党组织联合发动,615名住户党员、在职党员先后参与小区问题梳理、规划制定、环境整治,2600余名小区住户出人出力、捐花捐草、主动参与轮值管护,“僵尸车”、“蜘蛛网”、私搭乱建等小区治理顽疾有效化解。二是以“四互”工作法提升共治水平。突出精准对接需求、精准投放服务,以“书记互访、清单互开、工作互动、双向互评”推动“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有效落实。15个社区及213家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通过“大党委”会议、上门走访对接等方式“面对面”聊思路、谈措施,开列双向“资源清单”264项、“需求清单”238项、“服务清单”394项,驻、社双方党组织累计开展双向服务502场次,在职党员到社区扫码报到认领网格志愿服务活动3500余场次。三是以“智慧社区”建设提升智治水平。以玉龙社区为试点探索“智慧社区”建设,初步搭建“智慧安防”“智慧养老”平台,实现对外来人员、重点人群的追踪管理,对高空抛物、车辆违停的实时监测,对社区老年人突发状况、外出未归的“第一时间”救助。
 
做强组织引领,奋力保障乡村振兴走在前列、作出示范。实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14251”工程,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把180个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村(重点村)建设作为重要载体,以组织振兴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振兴。一是以精准施策引领产业振兴。采取“五个一”措施推进马台乡“小农发展驱动乡村振兴实验区”,沿江甜笋产业带、白茶大黄茶产业带建设;围绕“茶旅融合、以茶兴旅”推进邦东昔归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初步构建“一片产业发展一片景区”发展格局。二是以“三个一批”引领人才振兴。建立“传帮带发展一批、送出去培育一批、请进来提升一批”乡土人才培养体系,依托“1+3+N”人才孵化培养模式,发挥名师效益,构建“聚才强链”,培养乡土骨干人才60余名,传承带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2910人。三是以传承创新引领文化振兴。把乡村建设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挖掘凤翔街道大石房村古村落、古村貌特点,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提升了“村味、村居、村趣、村礼、村节、村美”“六大体验”。四是以绿色理念引领生态振兴。推行积分制管理,将美丽庭院建设、河道治理等纳入积分内容,通过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河道治理成效明显。(临翔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