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乡村振兴,我们能做什么?
2021年09月08日 来源 : 清风网 作者: 周满荣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云南省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回信在沧源引起热烈反响。回信指出,老支书们长期在边境地区工作生活,更懂得边民福、边疆稳的意义。勉励老支书们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继续抓好乡村振兴、兴边富民,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在产业发展上要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着群众干,将烤烟、茶叶、畜牧、生态林业等打造成亿元大产业。大力发展佤文化产业,将佤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镇、村为基础,丰富提升乡村文化体验节庆品牌,丰富地方特色小吃,打造一批特色文创旅游商品品牌,用好用活原生态佤文化这个“独占性”资源。打造“+旅游”融合重点项目,以翁丁南滚河世界旅游景区和司岗里崖画谷世界旅游景区为核心,引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振兴战略的对象是乡村,目标是振兴。实现乡村产业、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关键要靠人才来推动,破解人才瓶颈就是要通过各种平台建设和产业支撑海纳百川、广揽贤才,汇聚各行各业中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人才到农村献策献智,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推进添砖加瓦。如通过现有的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制度、基层一线选拔、专业人才的引进制度等多种方式,将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各类专业人才聚集到乡村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推进贡献力量。
乡村振兴,创新是动力。发展是永恒不变的,创新是第一驱动,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发展理念要创新,发展项目要创新,技术手段要创新,产品也要创新。但是创新要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不能搞不切实际的创新。近年来,健康养生、农业观光、特色旅游项目逐步火热,我们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态势和市场需求,结合本地特色,充分挖掘乡村休闲生态、旅游观光、民族小饰品、手工艺品等特色项目,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同时,通过实施村集体经济“251”工程,建立完善村(社区)“两委”干部关心关爱制度,创新激励机制,激活干事动力。(沧源自治县勐董镇:陈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