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沧源:用好“外来和尚”, 念好“发展真经”
2021年10月31日   来源 : 清风网   作者:   周满荣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清风网讯(沧源佤族自治县委组织部:李爱文)“通过合作,我县的患者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省级专家的问诊、治疗等医疗服务,大大减少了广大群众看病就医成本……”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说到。
近年来,为解决教育人才短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跟不上等问题,沧源佤族自治县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健全人才工作机制,整合人才工作资源,多措并举强化人才引进培养,积极探索“合作式”引才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教育人才保障和医疗卫生支撑。
高位推动,搭建平台“汇聚”人才。沧源佤族自治县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所为”的理念,制定下发了《沧源佤族自治县聘请医疗卫生人才援建边疆帮扶沧源工作方案》和《沧源佤族自治县关于聘请普通高中教育人才援建边疆帮扶沧源实施方案》,依托挂钩帮扶单位资源,做好引进医疗卫生人才、教育人才等援建边疆帮扶沧源工作。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公卫临床中心、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崇明区人民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等签订帮扶合作协议,以需求为导向聘请已退休的10名普通高中教育人才援建帮扶沧源高中教育,上海市崇明区每年派出一位教师到县民族中学高中部支教,培育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推动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刚性”与“柔性”结合,驻点援建帮扶带教。实地组建援建教师团队,构建九大文化学科和一个教学管理岗的团队体系,通过进一步规范办学理念、规范整章建制、转变教学模式、提高备课实效、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建设,把内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方法与本地的教育实际相融合,探索出一条适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路子,为促进边疆地区和内地教育、文化交流与交融提供了重要平台。借助大型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和专家团队力量优势,通过签订帮扶合作协议的方式,专家以团队及个人形式采取定期、不定期到县人民医院开展帮扶援建工作,每年派出资深或高级职称专家及管理顾问开展业务指导、会诊、义诊、手术带教、临床指导和医院管理指导等工作,县域内就诊率突破90%,全县医疗水平不断提升。
注重骨干培养,助力学科建设。援建教师团队积极参与沧源民族中学“青蓝工程”,关注新任教师、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培养指导,通过师徒带教、课前指导,课后点评、一对一指导等方式,对新任教师、青年教师从业务上、教态上、教育思想上全方位指导,帮助新教师和青年教师快速的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积极与对口帮扶和协议帮扶医疗机构衔接,建设专家工作站,先后设立了5个专家工作站和培训基地,补齐工作短板,打造重点学科,进一步提高我县高层次优秀卫生人才引进、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通过合作,县级医疗机构的学科建设和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规范和提高,医疗卫生领域人才培养取得较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