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为“人梯”育桃李》
2021年12月16日 来源 : 清风网 作者: 周满荣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由古及今,师德雅风为人称颂;从小到大,良师教诲余音绕梁。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这是全社会对人民教师的最高评价,也是人民教师自我追求的最高境界。
师德是在扎根敬业中传道受业解惑!李杜诗篇万口传,是语文老师的博学;由点及面求优解,是数学老师的期盼;把握时态寻机遇,是外语老师的开阔;原子核能勤做功,是理化老师的执念;以史为鉴明得失,是历史老师的聪慧;季风吻过太行山,是地理老师的浪漫。有人说,老师是天上的星星,照亮孩子们的心灵和前程,让再贫瘠的土地,都陌上开花;让再遥远的角落,都一片光明。记得吗,那个坚守乡村讲台40年,从“支姐姐”到“支妈妈”到“支奶奶”,教育了大山深处两代人的支月英;记得吗,那个放弃城市工作机会,靠一根扁担把学生课本、文具挑进大山,担起乡村未来的80后教师张玉滚;记得吗,那对退休后奔赴偏远山区支教,用夕阳最美、晚照情浓去打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世界的朱敏才、孙丽娜夫妇。他们不是画手,却用最绚丽的色彩描摹出最美的风景;他们不是歌者,却用最温暖的声音唤醒着最远的角落;他们不是作家,却用最细腻的文字阐释了最好的人生。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师德是在无私奉献中点燃希望光芒!从东北到西南千里之遥,从青春到年老46年时光,张桂梅将毕生的追求献给了云南边陲的教育事业。为了山区女孩的未来路,她奔走于崎岖的家访路。为了贫困女孩的求学路,她奔忙于艰难的筹钱路。华坪女高办学之初,条件艰苦、困难重重、举步维艰,张桂梅没有退却;病魔缠身、疼痛难忍、行动艰难,张桂梅仍然坚持。终于梦想照进现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高拔地而起。山区女孩走出了贫困大山,走进了美丽校园,走向了美好未来。张桂梅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声“张妈妈”,是学生最深情的告白。
师德是在问心思志中砥砺育人使命!青年毛泽东在湖南一师求学时,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老师——板仓先生杨昌济。板仓先生在第一课《修身》中谈“立志”时,谈到他自己的志向: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短短14字,勾勒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匠心。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身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交汇期,我们广大教师更需义无反顾、起而行之,握好“接力棒”,当好“筑梦人”,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在平凡中用“三尺人生”之力在春华秋实里“化作春泥更护花”!(从江县西山镇人民政府:卢程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