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反映:经常性周末加班 不调休现象需重视
2021年12月25日 来源 : 清风网 作者: 周满荣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紧张工作之余的休假不仅有助于缓解身心疲劳,也是家庭和谐温馨的润滑剂,更是高效推进工作的“助推器”。但在基层,干部经常性周末加班不调休的现象仍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一是基层干部扮演角色多,工作强度大。基层干部现在的状态,可以说是一人分饰多角,要做知民情察民意的“调查员”,组织干部群众的“管理员”,解忧济困的“服务员”。既要承担上级部门几种甚至数十种具体工作,又要具体负责关系农村几千乃至数万农民的利益,加上各种检查、督查、调研接踵而至,高强度的工作模式使他们大部分时间处在“工作状态”,很多人每天平均工作10到15个小时,有些甚至更长,他们即使有节假日、年休假,也休不了、休不好,数月不回家更是常事。二是基层工作形式主义强,工作负担重。基层工作形式主义突出,喜欢做表面文章,把加强工作变成打电话、填表格、报数据、搞评比。在工作方式上片面强调“留痕迹”,把精力放在“材料美化”上,加班加点填写各种表格,搞“材料出政绩”,导致基层不堪重负,严重影响了基层干部的工作效率和热情。三是干部管理制度落后,水平参差不齐。在干部的日常管理或者考核中,一些领导还存在不加班就不是好干部的思维模式,反而忽视干部的工作能力,导致干部中也有加班论英雄的观念,工作态度好不好、勤政与否、“老黄牛”与否,全看加班多不多,加班时间长不长。久而久之,干部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参差不齐,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各项工作挑战,造成加班恶性循环。
近年来,基层干部因为过度劳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新闻频繁见诸报端。基层干部从事的是高压力职业,长期的超负荷工作,背负的巨大心理压力,给他们的健康埋下隐患,所以,重视干部身心健康,确保基层干部休息权得到保障的重要性不容小觑。
基层建议:一是充实干部队伍,配齐配强基层干部。千万条线都要从基层干部这个针眼里穿过,针对基层工作复杂繁多的特殊性,组织部门要鼓励支持大学毕业生、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这片广阔天地中施展拳脚,激活基层干部队伍“一池春水”,充实基层人员力量。不再出现一个干部扮演多种角色,承担多种任务,使基层干部身上的重担得以分担。二是要改变工作作风,杜绝形式化。切实消除“文山会海”,最大限度精简会议、文件、报表资料,尤其是“上午发通知、下午要情况”。严格控制各级开展监督检查的总量和频次,不能一味要求基层填表格报材料,不能简单以留痕多少、上报材料多少评判工作好坏,更不能工作刚安排就督查检查、刚部署就进行考核。同时,要慎重应用问责追责机制,不能无视实际情况、不问青红皂白就草率地实施问责和追责,做到准确、全面、客观,有效保护好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彻底杜绝滥用权力、官僚主义的新形式主义,把基层减负落到实处。三是要提升干部能力,实现效率最大化。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是当前新时代新趋势对干部队伍建设得内在要求。基层干部,每个人都要有几把“刷子”,尤其要克服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的问题。积极开展业务知识培训,通过组织业务学习活动,帮助广大干部补齐业务短板、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天柱县联山街道办事处:蒋正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