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基层减负要“对症下药”
2024年06月08日   来源 : 清风网   作者:   牛晓彬   一审:宁基   二审:陈雄   三审:周满荣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推动解决“小马拉大车”等基层治理问题。基层是国家治理的落地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却往往面临“人少事多、力小责重”的困境,治理效能难以充分释放。为基层减负,就要对基层工作进行全面“体检”,找准导致基层负担的“病因”“病灶”,采取针对性减负措施,确保“对症下药”“药到病除”,为基层干部创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
 
用好“消肿药”,明确权责减轻基层“负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其实,基层“小马拉大车”的困境正是权责不符矛盾的外化,有些地方和部门习惯以“压实责任”为由,随意向基层“甩包袱”“加担子”,甚至把本属于自身职权范围内的任务转嫁给基层,造成基层职责过度“臃肿”,层层压力之下,也容易导致基层干部产生应付心理,不得不在工作落实中“搞变通”“打折扣”,极大影响基层治理水平。因此,对于基层而言,权责明晰是减轻负担的根本,更是稳固根基的关键。要进一步厘清上下级权责边界,着重解决多部门管理、多层级管辖的问题,确保权责一致,避免责任状成为“避责单”,严格落实基层事务准入制度,探索出台权责清单、公共服务清单和行政服务清单等,使基层干部明确“该办什么事、要担什么责”,确保基层干部不会因为处理非本职工作而分散精力,从而有更多时间专注于为群众服务。
 
用好“滋补药”,强化能力上提升基层“活力”。随着社会治理重心不断向基层倾斜,基层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日益凸显,一线力量短缺、人手紧张等问题愈发成为制约因素。俗话说:“嫩肩膀挑不动重担子”,在赋予基层更多责任的同时,更应注重为其增添力量与支撑。要加强基层干部的能力塑造,通过精心策划轮岗锻炼、系统培训以及实践指导,尽快补齐干部的能力短板,强化其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让基层干部肩负起更大的责任,确保基层治理的各项工作得以高效、有序地推进;充分发挥组织统筹的作用,广泛招募和培养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志愿者等后备人才,鼓励更多的党员群众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通过共同参与、共同决策、共同行动,形成强大的治理合力。同时,要不断创新基层治理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借助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推进基层数字化转型,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全面提高基层治理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减轻基层干部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用好“长效药”,建好机制稳固基层“根基”。为基层减负贵在坚持也难在坚持,一旦缺乏持续的努力和坚定的决心,极有可能陷入“减负—反弹—再减负—再反弹”的怪圈,进一步削弱基层治理的效能。因此,为基层减负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一阵风”,必须拿出“动真碰硬”的劲头,保持“滴水石穿”的毅力,坚持标本兼治。领导干部要发挥带头作用,深入基层扎扎实实做好调查研究,积极与基层干部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弄明白基层长期的负担在哪里,弄清楚减负的关键在何处,让减负工作真正做到基层干部的“心坎儿”上,切实增强他们的获得感。要建立健全常态长效机制,通过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任务清单,明确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的职责和任务,将减负工作细化、具体化,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加强对减负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减负工作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青州市委组织部:牛晓彬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