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以“实”补“虚”,为基层正向赋能
2024年08月30日   来源 : 清风网   作者:   刘鹏   一审:宁基   二审:陈雄   三审:周满荣

形式主义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日前党中央制定出台《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为整治形式主义减负基层工作提供重要制度遵循,形成类似中央八项规定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聚焦“小切口”设定“硬约束”,向全党全社会表明持之以恒一抓到底的鲜明态度,这也是新时期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重要举措和长效机制。

什么是形式主义?《辞海》对形式主义的释义:片面追求形式而忽略内容的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方法和作风。形式主义过分关注事物的表面形式,不讲究实际内容和实际效果,是唯心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集中反映,是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背离。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鲜明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

形式主义危害极大。形式主义不注重调查研究,不了解实际情况,心中没数,崇尚空谈,工作中处于盲目状态,必然影响党和国家政令畅通,影响实际工作,导致信息失灵,决策失误。形式主义蔓延,势必也助长不说真话弄虚作假之风,助长思想懒惰巧于应付上级的不良倾向,影响干群关系和干部健康成长;同时也破坏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势必助长了一些单位歪风邪气的蔓延和官僚主义猖獗。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实际上是“狼狈为奸”,共同生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增加基层负担、消耗基层干部的精力,给我们基层带来极大的伤害,并必将伤及党的事业之“本”。借鉴于中医理论来讲,“天有寒暑,人有虚实。”党的肌体健康,需要“正气存内”的“实”,也需要开展工作适度形式的“虚”,但凡事有度,形式过度了就成了形式主义,就失去形式应有的意义,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如果形式不是内容的形式,那么它就没有任何价值了。”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就破除形式主义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机关和领导干部从自身做起,带头反对形式主义,为基层减压减负。当前,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压态势下,党中央制定出台《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对形式主义做出了21条具体规定。这21条“军规”推动整治形式主义建立长效监管,实现正本清源。当然整治形式主义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要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要建立监督信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机制,及时掌握形式主义的最新形态、共性特点和个体特征,避免“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深入分析问题发生的规律及背后深层次原因,针对体制机制方面的漏洞和薄弱环节,科学研判、精准施策。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对党员干部履职行为客观分析、综合研判、人性化对待,解开干部思想“扣子”,让干部轻装上阵。此外,还要建立群众有序参与机制,加大宣传力度,把话语权、监督权交给人民群众,拉起全党全社会反对形式主义的“天罗地网”。

《若干规定》以为基层减负为落脚点,实现向基层正向赋能,实实在在回应基层干部群众的关切与期盼。现实中,基层那些热衷于弄虚作假,明知是假情况、假数字、假材料、假典型,也虚假应付,瞒哄上级;习惯于“讲大话”“吹大牛”,喜好轰轰烈烈的大场面,提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求没有实效的政绩;坐而论道,闭门造车,讲空话,洋洋洒洒没有内容,忙于出席典礼参加剪彩,不解决具体问题的种种现象,究其本质,都是“实实在在”的形式主义,其结果只会使基层工作得不到推进,任务得不到落实,问题得不到解决。《若干规定》对此做出统筹性和制度性安排,充分激发基层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提供重要保证;并注重细化实化措施要求,鲜明树立了用改革创新的办法为基层减负赋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工作导向,坚持定性定量分析,压缩工作空间“模糊地带”,让基层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精力抓落实,有利于建立清晰明确的制度规范,推动整治工作在制度轨道上规范化运行。

“形式主义害死人”,如何“治病救人”?中医上讲“虚则补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病因病灶就是缺失了求真务实和真抓实干的“实”的工作作风。所以关键点就是要遵循《若干规定》,让求真务实和真抓实干的精神深入党员干部灵魂,以“为群众办实事”为抓手,在行动中切实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并勇于打破自己身上的“紧箍咒”,时刻贴近基层群众,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需求,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写好“实”字文章,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胶州市大数据和智慧城市建设中心:刘鹏)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