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对做好新时代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作出部署,为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批党员外出务工经商,党员流动性大、分布广、流动时间长,是党员队伍建设的难点问题。我们要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新办法、新途径,切实提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质效,让流动党员流动而不流失。
建立完善的管理和服务体系。通过走访摸排,定期更新流动党员信息,确保流动党员底数清、情况明。同时,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暖心服务站等载体,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创业、子女教育、医疗保障、法律援助等服务,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创新组织设置和联络方式。根据流动党员的分布情况,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功能型党组织,并配备指导员;对于流动党员较少的地方,则建立流动党小组,并与流入地党组织保持联系,确保流动党员能够正常开展组织活动。此外,通过电话、微信等媒介加强与外出流动党员的沟通联系,引导他们传播家乡“好声音”、当好推介家乡的“宣传员”。
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党的基础知识、法律法规、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流动党员的整体素质。同时,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设线上和线下课程,确保流动党员“不流学”。
搭建平台促进作用发挥。鼓励流动党员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为家乡招商引资、劳务输出、经济发展牵线搭桥。同时,引导他们在流入地诚信经营、勤恳工作,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成为“流动的红旗”。例如,通过建立“红色驿站”和开展系列活动,激发党员成为社会治理的新帮手。
强化情感关怀和支持。定期开展流动党员关怀帮扶工作,坚持精神激励、人文关怀与物质帮扶相结合。例如,通过设立“红色联络员”,帮助解决流动党员反馈的问题,提供情感支持和帮助解决困难。
推动双向共管机制。建立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的共建共管协议,实现资源共享和品牌共建。例如,在苏州、南京等地探索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和服务驿站,正常开展组织生活,引导流动党员通过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方式融入当地。
要有效提升流动党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让他们在服务社会、促进家乡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真正实现“有家”更“有为”。(贵州省惠水县交通运输局:李真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