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国家大厦的基石,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然而,“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基层工作,却常被过重负担束缚手脚,文山会海、过度留痕、多头考核等问题,如同重重枷锁,阻碍着基层干部前行的步伐。基层减负,已成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激发干部活力的迫切需求。
破“文山会海”之障,让沟通提效。会议与文件,本应是信息传递的桥梁、工作部署的利器。可如今,它们却在一些地方泛滥成灾。会议一个接一个,文件一摞又一摞,基层干部整日奔波于会场与案牍之间,深陷“会海”难以自拔,溺于“文山”无暇他顾。如此,工作时间被无情挤占,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精力被严重透支。故而,当严控会议数量,合并相似会议,缩短会议时长,确保每场会议都能直击要点、解决问题。同时,精减文件篇幅,摒弃冗长空洞,让文件内容务实、指令清晰,让基层干部能从繁杂的会议与文件中解脱,将更多时间用于实际工作的推进与落实。
解“过度留痕”之困,使工作归真。过度留痕,是形式主义滋生的温床。基层工作中,一些部门过于苛求痕迹资料,似乎唯有厚厚的台账、满满的照片,才是工作成效的有力证明。这使得基层干部被迫将大量精力耗费在资料整理、痕迹留存上,真正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却被搁置一旁。真正的工作成效,绝非靠痕迹堆砌,而是源于群众的满意度与获得感。要破除这一困局,就需转变观念,以结果导向替代痕迹导向,让基层干部能将心思和精力聚焦于问题解决、民生改善,让工作回归本真,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书写基层治理的答卷。
疏“多头考核”之堵,促治理提质。多头考核、重复考核,如同一把把悬在基层干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繁多的考核指标、频繁的考核频次,让基层干部应接不暇、疲于奔命。考核的目的本是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推动工作高质量开展。但不合理的考核机制,却让基层陷入混乱与迷茫。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势在必行,应整合考核项目,突出核心指标,注重日常表现与长期成效的综合评估,减少临时性、突击性考核。并充分吸纳群众意见,以群众的口碑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尺,让考核真正成为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的助推器,而非阻碍发展的绊脚石。(榕江县计划乡人民政府:杨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