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二十年来,“千万工程”如同一颗颗“金种子”,播撒在浙江大地,结出乡村振兴的累累硕果,为全国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宝贵经验。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心学习“千万工程”蕴含的方法论,从中汲取奋进力量,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以“问需于民”为笔,勾勒精准施策“轮廓线”。“千万工程”启动之初,浙江省委便组建了由1万多名干部组成的宣讲团,深入乡村调研,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了解农民群众的所想、所盼、所急,掌握农村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从而为精准施策奠定了坚实基础。党员干部要学习这种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的务实作风,主动走出办公室的“舒适圈”,走进田间地头的“生产圈”,走进农家院落的“生活圈”。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唠唠家常、听听真话,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勾勒出乡村发展精准施策的清晰“轮廓线”。
用“系统推进”着色,晕染整体联动“协调图”。“千万工程”不是孤立的“单点突破”,而是统筹城乡发展、产业、生态、治理等多领域的系统工程。从人居环境整治入手,推进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到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打造美丽经济;从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到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从培育文明乡风,到强化乡村治理,各个环节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实现了乡村发展的全方位提升。党员干部要树立系统观念,克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片面思维,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协同推进路径。整合各方资源,强化部门协同,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如同画师精心晕染协调的色彩,绘就乡村整体联动发展的美好“协调图”。
凭“持之以恒”打磨,雕琢长效发展“精品作”。二十年接续奋斗,“千万工程”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没有因为领导班子更替、工作重心转移而半途而废。乡村振兴之路,绝非坦途,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需要长期投入、久久为功。党员干部要涵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摒弃急功近利的心态,克服短期行为。面对乡村建设中的顽疾痼瘴,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过一棒跑。以钉钉子精神,持续发力,不断完善政策举措,建立长效机制,精心雕琢乡村长效发展的“精品作”,让乡村振兴的成色更足、质量更高。
“千万工程”是一部生动的乡村振兴教科书,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力量。广大党员干部要学深悟透其中的精髓要义,将“千万工程”经验转化为推动本地乡村发展的生动实践,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尚堂镇人民政府:荣卫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