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地县政府门前开夜市,县政府停车位、洗手间对外开放这一举措广受好评,不仅体现了为人民服务、贴近民心的理念,也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为我们展现了基层以共治代管理的生动实践与广阔前景。
资源共享不仅是社会资源的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共享,还是社会治理的“共享”。在传统管理模式下,政府唱“独角戏”,民众处于被动接受管理的地位,导致矛盾频发。而开放政府基础设施,民众放心开夜市,政府与民众共同经营这片夜色下的烟火之地,通过沟通与合作,寻找城市秩序与商业活力的平衡点。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夜市开办的现实难题,更激发了民众参与基层事务的热情。民众不再是基层治理的旁观者,而是参与者、献策者,他们的智慧与力量得以汇聚,形成,推动着社会治理朝着更加精细、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政民共治是基层治理精准化的“校准仪”、是基层矛盾的“润滑剂”、是基层发展活力的“催化剂”。政府在资源分配、政策制定时往往难以精准把握每一个细微需求,而民众作为基层生活的直接体验者,能够敏锐察觉社区设施布局的不合理、公共服务的缺失环节。以往,基层治理中的许多矛盾源于民众对政府决策的不理解或参与不足。政民共治搭建起沟通桥梁,让民众从“要我改”变为“我要改”。这种深度参与消弭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误解,将潜在的矛盾化解于萌芽,把对抗转化为合作,使基层社会在和谐有序的轨道上稳步前行。民众蕴含着无穷的智慧与创造力,在文化传承、社区营造等方面,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等民间力量自发组织民俗活动、邻里互助项目,政府则提供政策支持与资源引导,二者协同激发基层内生动力。
政民共治的形成需要抬头定方向,也需要低头迈实脚步。始终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政民共治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以法治为保障,坚持平等、互信、互助,共同为解决基层问题、推动社区发展而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共担,凝聚起强大的治理合力。构建多元主体协商平台,基层应设立如社区议事会、村镇协商堂等固定协商机构,定期组织政府部门、社区居民、社会组织、企业代表等就民生项目、公共设施建设、环境治理等问题展开讨论。推动信息公开与共享机制,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基层治理信息平台,及时公布政策法规、办事流程、民生项目进展、财务收支等信息。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鼓励和扶持社区内文化、环保、志愿服务、养老助困等各类社会组织发展,为其提供办公场地、资金补贴、培训指导等支持。(天柱县蓝田镇人民政府:粟明月、谢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