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会强调,教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乡镇层面落实这一要求,就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意味着要打破城乡教育资源差距的壁垒,确保乡镇孩子也能接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有质量,则要求我们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品德、塑造人格,为乡镇的长远发展培育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一、统筹推进乡镇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乡镇,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是打破发展瓶颈,实现人才培育与输出良性循环的关键。
(一)要建立协同合作机制。加强乡镇学校与本地企业、农业科技站等机构的合作,让教育教学与科技实践紧密结合。比如,组织学校与当地的农业合作社合作,开展农业科技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现代农业技术,激发他们对科技的兴趣,同时也为未来培养懂农业科技的人才奠定基础。
(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对于投身乡镇教育、科技事业的人才,给予政策倾斜和物质奖励。对于在乡镇学校教学成果突出、积极推动教育创新的教师,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优先考虑;对于返乡创业、为乡镇科技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提供创业扶持资金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三)优化人才评价机制。改变单一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模式,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评价。在教师评价方面,不仅关注教学成绩,更要考量其在课程创新、学生个性化培养等方面的表现,引导教育教学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方向转变。
二、优化乡镇区域教育资源配置
合理优化乡镇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是提升乡镇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目前,乡镇教育资源在分布和利用上还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一)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改善乡镇学校的硬件条件,建设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等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通过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和社会捐赠,为乡镇学校新建多媒体教室和标准化实验室,让学生能够接触到先进的教学设备,拓宽学习渠道。
(二)均衡师资配置。针对乡镇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通过实施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城乡教师结对帮扶等措施,促进优质师资向乡镇流动。定期组织城市优秀教师到乡镇学校支教,同时选派乡镇教师到城市学校跟岗学习,提升乡镇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整合教育资源。整合教育资源后,不仅能打破学校之间、学科之间的壁垒。还能建立乡镇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将优质的教学课件、教案、试题等资源进行整合共享,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能受益。同时,开展跨校选修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三、着力加强乡镇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加强乡镇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提升乡镇教育质量、培育创新型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开展多样化的培训活动。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学术研讨和教育创新论坛等活动,拓宽教师的视野,更新教育理念。例如,组织多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师培训活动,邀请教育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分享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创新经验,让参加学习的教师在教学中开始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再比如:可以组织教师内部进行讲课比赛,比赛中要求教师们积极参与,展现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互相观摩、学习与交流,促进教师之间的成长与进步,助力提升教师课堂的互动能力,进一步提高乡镇教师教学水平,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二)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创新实践。设立专项教育科研基金,对教师的教学研究项目给予资金支持,鼓励他们探索适合乡镇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于在教学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
(三)建立教师创新团队。以学校为单位,组建不同学科的教师创新团队,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攻克教学中的难题,提升教师的整体创新能力。
四、施行学生实习实践制度为乡镇工作提前做好准备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乡镇实际情况,增强服务乡镇的意识和能力,应积极施行学生实习实践制度,为乡镇工作提前储备人才。
(一)制定完善的实习实践计划。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制定详细的实习实践方案。例如,对于初中学生,安排他们利用寒暑假时间参与一些简单的乡镇志愿服务活动,如环境整治、文化宣传等;对于高中学生,则组织他们到乡镇企业、农业基地进行为期一周的实习,了解生产经营流程和实际需求。
(二)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践基地。与乡镇内的企业、农业合作社、政府部门、行政村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多个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场所,让学生能在不同的实践场所锻炼不同的能力,提前适应不同的乡镇岗位,为实现“校社”转换做好准备。同时,安排专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实践进行全程指导,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学到知识和技能。
(三)加强实习实践成果转化。为助力学生更好地为进乡镇工作做好准备,我们积极推进实习实践成果转化工作,要求学生在实习实践过程中,要深入了解乡镇实际,明晰工作需求。通过参与各类乡镇项目,提升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增强对乡镇工作的认同感。学生在实习实践结束后撰写报告,总结经验和收获,并鼓励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对于提出有价值建议和创新想法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彰,激发学生参与实习实践的积极性。
通过以上一系列举措的实施,致力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乡镇人才培育和输出奠定坚实的基础。当然,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也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如教育资金投入有限、部分教师对教育创新的积极性不高等。但要坚信,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在上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乡镇一定能够克服困难,不断提升乡镇教育水平,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中共平村彝族傣族乡委员会委员、宣传委员:吴永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