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关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广大基层干部必须齐心协力,全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产业兴旺为基,夯实乡村振兴之“圆心”。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湖北考察时强调:“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首先是要发展富民产业。”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只有产业兴旺,才能让乡村经济“活起来”,农民腰包“鼓起来”。要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和装备。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要发展特色产业,应因地制宜,挖掘本地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加工等具有独特优势的产业,实现差异化竞争,避免同质化发展。要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接二连三”,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拓展销售渠道,让农产品不仅产得出,更能卖得好。
生态宜居为笔,勾勒乡村振兴之“轮廓”。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要建立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对森林、河流、湖泊、湿地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和修复。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监管,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同时,改善人居环境,加大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力度,推进“厕所革命”,改善村容村貌。加强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开展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打造整洁、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倡导绿色发展,通过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富民。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生态旅游、康养等产业,让农民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增收致富。
乡风文明为墨,渲染乡村振兴之“底色”。“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多次强调要培育文明乡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乡村文脉。乡村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如民俗、戏曲、技艺等,要加强保护和传承,让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同时,结合时代要求,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发展,使其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文明乡风。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弘扬正能量,树立新风尚。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评选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诚信建设,倡导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高价彩礼等不良风气。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满足精神需求。加大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建设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培养农村文化人才。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电影放映、体育比赛等,让农民在农闲时有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紧握实干笔杆,蘸满笃行墨汁,依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方向一笔一划描绘,定能画出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同心圆”,让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从愿景照进现实。(山东省海阳市徐家店镇人民政府:崔子龙)